| 一国三公
(yī guó sān gōng) |
| 解释:公: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。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一,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。 |
|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 |
| 示例:武夫当道势汹汹,~谁适从。 ★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七十四回 |
| 近义词:政出多门 |
| 反义词: |
| 歇后语: |
| 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政出多门 |
| 英文:state with three rulers |
| 日文: |
| 法文: |
| 德文: |
| 俄文: |
| 成语故事:春秋时期,晋献公宠幸骊姬,欲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。骊姬设法把申生、重耳、夷吾送到边疆镇守,派土伪为他们建城堡,土伪十分为难,只好草草了事,说一个国家有三个君主,不知道听谁的好。不久晋献公杀申生,重耳与夷吾外逃 |
·上一篇成语:
一厘一毫
·下一篇成语:
一毫千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