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犬吠日
(shǔ quǎn fèi rì) |
解释:蜀:四川省的简称;吠:狗叫。原意是四川多雨,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,出太阳就要叫。比喻少见多怪。 |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屈子赋曰:‘邑犬群吠,吠所怪也。’仆往闻庸、蜀之南,恒雨少日,日出则犬吠。” |
示例:~,比人所见甚稀。 ★程允升《幼学琼林》卷一 |
近义词:少见多怪、孤陋寡闻 |
反义词: |
歇后语: |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少见多怪 |
英文:in Sichuan dogs bark at the sun (an ignorant person makes a fuss about something which he alone finds strange) |
日文: |
法文: |
德文: |
俄文: |
成语故事: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,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,非常感动。他立即回信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表达一个观点: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,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|
·上一篇成语:
殊形怪状
·下一篇成语:
人心惟危